艺术系环境设计专业标筑工作室成立于2019年10月,是环境设计专业师生共建的工作与学习双进步的优质平台。由艺术系环境设计专业教师罗燕老师为工作室负责人,任志飞主任、张海兰老师为指导教师。工作室导师职称结构完善,均为双师型教师。在学校加强项目带动实践,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、科研能力,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育理念指导下,学校对工作室的成立给予来大力的支持,提供了场地和设备,基础设施完善,工作室秉承“产、学、研”的理念,经过三年多的时间已经初具规模。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,采用学习式、任务式、项目式、以老带新的形式进行日常的学习,学生通过参与一些科研项目、参与实践项目、参加专业竞赛等模式进行多方位培养,旨在营造专业学习氛围,搭建实战平台,实现工作室人才培养目标。
工作室架构以及日常安排:
工作室由负责教师进行学习与实践安排,在学生中设置一位学生负责人,进行日常的工作,协调工作室成员的日常学习。工作室每个学期之初制定当学期的学习与实践计划,每周安排一次优秀案例的学习,实时的了解当前行业的前沿性。同时积极参加相关比赛,使学生能够学习团队合作的能力,并且每周进行一次“头脑风暴”大家进行设计思维的共享。
工作室的运行模式主要分为三个阶段:
第一阶段:主要是从新生入学开始会向新生召开宣讲会,向学生介绍工作室的主要模式,以及近一年的计划,让新生能够了解进入到工作室里能力会得到什么样的提升,以及在工作室会学到什么,同时能够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解决相关的制图软件的学习,通过对优质案例的分析学习使学生了解到所学习知识到实践的转化,在进入工作室之初会有工作室的高年级的学生对新生进行辅导,帮助新生能够快速的进入到工作室的学习状态中,同时高年级的学生也会进行经验的分享,实现“老带新”的模式。
第二阶段:在工作室学习一段时间的后,逐步的参与到一些实际案例的设计中,通过实践来检验所学知识理论的的扎实性,同时也会通过实践的过程来挖掘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,工作室的导师会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实行“因材施教”,加大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,为他们日后进入相关行业工作打下基础。
第三阶段: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在工作室学习一段时间后,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设计能动性,能够独立的完成一些小型项目的方案设计,并且能够熟识整个方案的全部流程,强化学生深化设计的能力,工作室也会为学生提供一些实践机会,使学生能掌握实际的工作能力,为将来就业创造条件。
通过以上三个阶段的学习,使学生能够明确所学专业的所应具备的能力,缩短在社会上磨练的时间,能够尽快的融入到相关行业中,为毕业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。
工作室目前参与了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概念方案设计,并实施一部分。会计系、中文系的文化墙概念设计。东校区标识系统的概念设计。工作室成员在一些设计比赛中取得了一些成绩获得了一定的奖项。